海棠搜书 - 经典小说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在线阅读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7节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7节

    施向南最后一次叮嘱他们:“要是找不开就赶紧想办法跟旁边的人换一下零钱。”

    “知道。”

    “小妹你想得真多!”

    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话是,最开始小妹说要去做个体户,他们也觉得是瞎胡闹,瓜子煮出来很香他们又觉得好像能行。

    可是三毛一斤收来的瓜子,又觉得估计赚不到钱,现在再想想,她做了这么多准备,啥都想到了,赚钱也是应该的。

    阳历九月二十二号,农历八月初六一大早,天刚亮。

    施家到唐青娥那儿放了一把家里的钥匙,就全家出动往镇上去了。

    还没出村就遇到跟他们一起往镇上的人,对方的阵仗比施向南家更夸张。

    “阳娃恁早啊!”

    “八叔你们也早!”

    “这不是趁着上会,想去镇上卖点东西,多少挣点家用嘛。”

    第10章

    这是村里三太爷最小的儿子,排行老八。

    虽然年纪比施开阳还小一岁,但他辈分高,也得喊一声八叔,施向南兄妹几个就得叫他八爷。

    他编箩头簸箕的手艺是家里一代代传下来的。

    施家洼没有竹林,柳树也很少见,他就用漫山遍野的紫穗槐的枝条就能编出结实耐用的箩头簸箕。

    每年还会用新麦秸编很多草帽。

    村里人谁家要用,拿几个鸡蛋、或者是地里的一把葱一把蒜上门,说一声八叔就抽空给编了,也不收钱。

    所以三太爷在施家洼威望很高、八叔在施家洼的人缘也很好。

    八叔的一对小孙子孙女被他们爸爸放在新编的大箩头里挑着走,俩小孩就在箩头里打闹,兴奋得很。

    看见施向东挑着的布袋,两个小孩露出渴望的眼神:“大哥——”

    还没说出口,施向南就从自己拿着的提兜里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

    要在熟人面前做生意,这样的往来是难免的,家里瓜子越来越多,笸箩不够用,她去找八爷新做了好些,对方也就收了点包谷,给烟都不要的。

    八叔立刻阻拦:“南南,不能给!这要是在家里俩娃娃去你家玩,你给瓜子我不拦着,今儿这是要拿去卖钱的东西,可不能给。”

    施向南笑得甜甜的:“八爷,不要紧,要卖的在我大哥二哥那儿,我这本来就是拿着给大伙儿吃的。倩倩他们俩这么小能吃多少啊?”

    说着已经把瓜子塞到了两个小孩手里。

    他们能被放在箩头里挑着,大的那个也才不到五岁,小手伸出来rou乎乎的,十来颗瓜子就拿不下了。

    八叔这才没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施向南一眼。

    阳娃两口子没说话,向东两兄弟也没开口,是阳娃家这个要做个体户的女娃招呼的,就看她这机灵样儿,生意就差不了。

    一路人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施开阳两口子最多见面时打个招呼,全都是肩上挎着提兜的施向南应酬。

    见到带小孩的就发瓜子,她的手天生的小,看似抓了满满一把其实没多少,但她这大方的做派大家心里舒服啊!

    八叔在心中默默点头。

    说不定这姑娘做个体户还真能成!

    到了镇上,众人分开,飞飞早就被爸妈交代过今儿要跟着爷爷。

    他被瓜子、还有姑姑承诺的雪糕、糖葫芦哄好了,到了镇上乖乖地就跟着爷爷走了。

    施向南三兄妹按照提前说好的,各自去各自的地方。

    年轻人空手到镇上要走一个多小时,施家人挑着重物带着小孩走得慢一点。

    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到镇上的时候已经能看见太阳了,镇上也已经热闹起来。

    戏台是前一天就搭好的,今儿只需要戏班子的人吃过早饭,就能登台开唱。

    年年都是这样,羊滩镇的人都习惯了,戏台下早早就有爱看戏的人提前占好位置等着了。

    施向西没有固定地点,他帮着施向南姑嫂两个把一大袋瓜子挑到了戏台这边才放下。

    钱秋雁开始张罗着把旁边碍事的大石块和垃圾捡一捡。

    施向南拿着钱去买馒头,成年男人拳头大的馒头一毛钱一个,很划算,吃起来管饱顶饿。

    她一口气买了四个。

    先就近给了二哥两个:“今儿你要跑来跑去的,饿着肚子可不行,多吃点。”

    施向西笑嘻嘻地收下了:“二哥就当你提前给发工资啦!”

    他们家早饭吃的红薯,没什么油水,挑着几十斤东西走了两个多小时,早就饿了。他接过馒头不客气地就啃了一大嘴。

    施向西找到大哥,他已经在三岔口找好了位置,正在大声吆喝:“卖瓜子儿喽!不脏手不上火的香瓜子儿!六毛五一斤喽!先尝后买不香不要钱喽!”

    他本来还担心价格太贵没人买,结果刚喊了两嗓子,就有旁边店里的老板娘出来问:“先尝后买?”

    跟老板娘一样被“先尝后买、不香不要钱”吸引的来上会的人不在少数,直接把施向东团团围住。

    “不香真不要钱啊?”

    “什么瓜子敢卖六毛五一斤,让我尝尝!”

    施向南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就看到大哥亮晶晶的眼神,可以压低了声音也压不住语气里的兴奋:“真有人买!”

    施向南赶紧把馒头给他,叮嘱他别饿着。一溜小跑往回走,路上遇到二哥,他也已经开张了。

    “我算过,有十个人尝了瓜子,七个都买了,有买二两的也有买半斤的,买一斤的就三个。”

    施向南点头:“慢慢来,二哥你可别算错账啊!”

    说完她就往大嫂那里去。

    果然戏台这边也已经开张了,因为施向南没回来,早就在一旁准备着的张秀珍赶紧去给儿媳妇帮忙,她算账比较慢,但帮忙装瓜子、收钱动作都很利落。

    见到施向南回来,两个人的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张秀珍凑到闺女耳边,抑制不住喜悦地道:“这一会儿功夫已经卖了六斤了,尝了瓜子的都说很香很好吃。”

    闺女收瓜子三毛一斤她还觉得太贵了,卖六毛五这是翻了一倍不止,竟然也能卖出去,还卖得这么好!

    就算是六毛一斤,卖六斤也挣了一块八了,要是能卖一百斤,那就净赚三十块啊!

    一个月那就是……张秀珍心砰砰直跳,算了好几遍才确认,要是天天都能挣三十块一个月能有足足九百块钱!

    以往他们家里头一年都挣不下来恁多钱!

    一想到这个数字张秀珍那颗心啊,就跟要跳出喉咙一样,吓死个人。

    她这会儿跟闺女说话时激动得手都有点抖了。

    这个价格是施向南定好的,她早就算过如果按照同学家上会一天卖一百斤包谷花的量,她连卖三天大致能挣多少。

    一天一百斤,毛利也就三十多,还要算上煮瓜子的香料的钱、还有时间成本和人工费,全都扣掉后她净赚的就没多少钱了。

    倒不是她贪,而是上会就三天,她要靠这三天攒去县里的本钱。

    “哐当”一声锣响,大戏开场,戏台这边人更多了。

    年轻人们也一股脑地往这边涌过来——有没有耐心看下去先不说,人就是喜欢凑热闹。

    张秀珍和钱秋雁很快招呼不过来了:“南南!站那儿干啥,快点来帮忙!”

    第11章

    “卖瓜子喽!不脏手不上火的香瓜子喽!先尝后买不香不要钱喽!”

    很快这声吆喝就传遍了整个羊滩镇。

    来上会的人全都听见了。

    这个年代的乡镇小孩们缺吃缺穿,见什么都想吃,而且他们也会看大人脸色,知道上会是高兴的日子,要不成也不会挨打。

    “爷,我要吃香瓜子!”

    大人们就更别提了,羊滩镇的人基本都种瓜子,但还是头一次听说香瓜子,人家还喊着先尝后买,不香不要钱。

    大多数人想着一年就这两回嘛,尝尝,真要是好吃就买点儿!也知道知道啥是香瓜子。

    循着吆喝声找过去,好家伙!恁多人买!

    那肯定好吃,不然不至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人多少都有一点从众心理,看见排了老长的队哪怕不是自己原本想买的,只要时间充足也会去凑凑热闹。

    否则后世那些卖得很贵的奶茶店、还有一些所谓的网红店也不会花钱请人去排队了。

    施向南的生意越来越好,堪称火爆。

    主要是她的瓜子质量过硬,煮好后晾晒的过程中他们全家有空都会去笸箩里挑,把坏的、不够饱满的瓜子儿都挑出来扔了或者自己吃了。

    瓜子的味道有施向南这个在后世开过眼界的人把关,她的瓜子香而不腻,吃完嘴巴里还是香喷喷的。

    她跟二哥强调过保质的重要性,施向西一直做得很好。

    最开始还有人三两半斤的买,后来买的人多了,把施向南设的几个摊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

    大家生怕晚了就买不到了,千辛万苦挤进来后,随便从卖家的手里捏一颗瓜子塞进嘴里就开始一斤两斤的买。

    还有一些手头宽松出手大方的直接买三斤五斤的都有。

    他们都是一大家子一起来上会,预备在这儿逛一整天,吃个三五斤瓜子不在话下!

    后头还在使劲往里挤的一个急脾气大哥一听数字越来越大忍不住扯着嗓子喊:“别都买完了给我们留点儿啊!”

    沸腾的人群静了一瞬,哄然大笑。

    施向西扯着嗓子回:“大哥别怕,已经叫人回去拿了!肯定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