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搜书 - 言情小说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

分卷阅读25

    急的叫声。

顾青云撇撇嘴,这家伙也太兴奋了吧?这一大早就跑过来,不就是第一次独自去上学吗?至于这么失态吗?而且见他神态正常,难道昨晚没被大爷爷抓到把柄?

“放心,我都算好时间了,肯定能按时到的。”来到古代十年,顾青云早就掌握了看时辰的技能。

“还是去早点好,第一天正式上学。”顾青明快步走进来,忍不住催促道。

“小明,不急的。”老陈氏从厨房走出来,打了个哈欠,自从娶了媳妇后,她都多少年没起过那么早了,还有点不习惯呢。

顾青云接过老陈氏递过来的饭盒,外表是翠绿色的,用竹子编制而成的,重量轻,模样精美,他怀疑这个都能用来接水,实在是编得很密实啊。

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只鸡蛋饼和两个包子,正散发着热气,这是他的午餐。毕竟不能老是出去吃,这样会花费大。精打细算的顾家可不会如此浪费。他打听过了,学堂里中午有热水,可以用热水混着吃,其他乡下的孩童都是如此对付的。

“奶奶,以后只要准备两个饼子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的。”顾青云柔声道,“我也吃不了那么多,以后让我娘来准备就行,你啊,就多睡会。”

老陈氏一听,脸上的皱纹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一个劲地点头道:“好好好,都听栓子的。”

见顾青明在旁边催个不停,顾青云这才告别走了。

三月的早晨还有点冷,顾青云摸摸长衫里面的薄棉袄,脚步忍不住加快。

走在半路,顾青云突然问道:“大哥,你知道夫子的名字吗?”

顾青明一愣,摇摇头,很是奇怪地说道:“好像大家都一直叫他何秀才,没有人说过他的名字。”

顾青云无语。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顾青云和顾青明两人就开始了走读生涯,两人同去同回,倒是没遇到什么麻烦。

而顾青云也和甲班的同窗们渐渐熟悉了,他虽然年幼,但言谈举止不会显得幼稚,加上旁边有何智这么一个早熟的天才儿童在,顾青云的老成就一点也不显眼了。

顾青云笑脸迎人,功课不错,尤其在算学这一门课上更是独占鳌头。有实力,有情商,他在学堂混得是如鱼得水,和大家的关系都挺好的。

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在混熟后,他试探性地向何秀才提出想借他书架上的历史书看。何秀才虽然不喜他分心,可见他心情迫切且想开阔自己的眼界,就同意了。

在看了前朝的史书,特别是开国皇帝华援朝的事迹后,顾青云很是感叹了一把。

和对方一比,自己就是个渣渣,不,连渣渣都不如啊。

话说华援朝出生在宋朝末年的一个官宦之家,当时政治极度腐败,皇帝昏庸,jian臣当道,太监专权,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他揭竿而起,很快就从者云集,收了许多小弟。华援朝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逆天的运气,据说他身具真龙之气,和他作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时他不是势力最大的,实力只是中等偏下,但最后只要是和他对上,对方都会发生意外或莫名其妙地死去,于是追随他的人就更多了,认为天命在他。

总之,华援朝的崛起就像是顾青云前世看的某点升级文,连对女色方面都是如此,他的后宫堪称三千佳丽,对此他还不满足,经常微服私访,于是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寡妇,甚至是名妓都出现在他的后宫里,当时还因为他的举动,青楼里的章台柳挺受人追捧的。

可惜他的死也很传奇,是突然猝死的,官方的记载是突发疾病,野史说是死于女人的争风吃醋,总之死因很不光彩。

顾青云觉得很可惜,虽然对方的一些行为很种马,但起码对方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比如番薯、土豆、玉米就是他当政期间努力推广的,而且他还打算改革税制,规定即使是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也要按田亩数纳税。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关注海军和船只的建设问题,努力提高女人的地位等。

遗憾的是,他的新政刚刚开始,就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对,特别是改革税制,更是遭到了全国上下精英阶层的强烈反对,结果还没等华援朝想出办法,只做了八年皇帝的他就驾崩了,留下的政策几乎被他的继任者全部否决。

看他做的诗,里面有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顾青云就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是穿越的。

他总觉得对方死得时间太巧了,不能小看古人啊。

现在说起华援朝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影响力,顾青云觉得就是数学了。当时他很注重数学,还和隋唐一样增设了明算科,可惜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读四书五经去了,明算科受到鄙视,认为这是小道,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会去读,就是升官也升不快。

直到后来有人发现,把明算科的人扔进户部算数去,工作效率大增,顿时,明算科就火了一阵,可惜当时的党争非常厉害,明算科的人经常被上司拿去顶缸,渐渐地,就成为了高危职业,最后几乎没有人想考明算科了。

在古代中国,因为有科举制度来缓解社会矛盾,寒门有上升渠道,而科举制度考察的是学子们对于四书五经等典籍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相对而言,当然是能让他们当官的四书五经更受人关注。

而前朝的明算科考试时也只是考察书生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算数能力。华援朝又死的太早,还没来得及把算学的地位提高。

在这时候,如果大家研究出来的数学没有实用性,那就几乎不会有人关注。相应的,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数学理论。中国的数学水平很早之前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顾青云从后世知道的,可他也知道,之后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数学就一直发展得很缓慢。

所以到了现在,算学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连科举考试都会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决于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算学终究比不过四书五经的传统力量。毕竟只要你的经义典籍考得足够优秀,算数其实不优秀也是可以的。

第19章作诗

朝廷之所以现在考院试需要考算学,其实是为了提拔一些精通算学的人做副官,比如掌管户口、土地、钱谷、赋役的县主簿等,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主政一方的希望,不能满足古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欲望,所以受到冷落是必然的。

像“锱铢必较”等成语就透着一股蔑视。

当然,对于痛苦挣扎在四书五经的顾青云而言,这已经是一条捷径了。

做不了主官又如何?顾青云暗自思忖,给他做他还不敢做呢,古代的官场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