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搜书 - 言情小说 - 当你变成万人迷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7

分卷阅读197

    还动了恻隐之心。在看过三家村和周边的情况,大家一致拒绝了乡政府的请求。

不过校址也没定在三家村,他们是建希望小学,而不是三家村小学,位置在中间地带,才能目的最大化。

最后大家决定在深桥村建校,周围七八个村子来这儿最多二十分钟,剩下再远的村子则离乡中心小学近,也影响不到中心小学的生源。

自家隔壁村子建小学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了,周围几个村子跟深桥村是一样的激动兴奋,所以剪彩的这天,附近十里八村,男女老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赶到学校这边。

女记者采访的时候,乡亲们听不大懂普通话,却不妨碍他们用方言表达对欣荣集团的感谢,摄像老师也紧紧配合,用相机记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脸上的感激和兴奋。

或许是受群众的情绪感染,采访了一圈的女记者最后上台,走向准备要开始剪彩的郁白文和许昕华,感情饱满的采访郁白文:“我刚刚采访了很多群众,他们都是临时得到剪彩的消息,放下地里的活,自发从外村赶来参加剪彩典礼的。对乡亲们来说,欣荣希望小学的开学,甚至比过年还重要!只是郁总你这么年轻有为,听说也没生孩子,是怎么想到要支持教育事业的呢?”

“国家一直坚持教育为本,我想就算自己没有小孩,支持基本国策也是应该的吧。”郁白文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了,早已应对自如。他今天穿着整齐的西装,头发抹上了发胶,在一群赤膊光脚乡亲的衬托下,简直是闪闪发光。

“不过建设希望小学的想法,是因为我旁边的许总,由于她个人资助了一所摇摇欲坠的农村小学,我才知道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多失学儿童。个人的力量总是渺茫的,欣荣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们也想尽自己所能的回馈社会,所以就有了‘欣荣希望小学’的诞生。”

做好事的时候,许昕华就不低调了,她跟郁白文并排站在主席台上剪彩,记者顺着郁白文的话把话筒对准她的时候,她也落落大方的接过了话筒开始背书:“就像郁总刚才讲的,欣荣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群众的支持,现在做这些……”

剪彩圆满落幕。

许昕华一行人当天就回了羊城。

电视台还要剪辑一下,播出时间便定在了下周,报社动作就快了,第二天就把写好的稿子送到了,说是没问题的话,他们尽快刊登。

只是谁也没料到,晚报的这篇报道刊登后,竟然被“业界大佬”翻拍了。欣荣有订报的习惯,不只晚报和都市报,权威级的日报也订了,许昕华这天刚到公司,就看到小伙伴激动的捧着报纸,一副难以置信、激动到昏阙的模样:“许总,日……日报……”

“日报怎么了?”许昕华走近,就看到了他们剪彩的合照出现在了日报上面。

第105章变美丽的第一百零五章

晚报不像电视台,新闻组拍了那么长的视频,回去随便剪剪都能留下很多精彩瞬间。而日报的宋记者,同样在剪彩当天拿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换了好几卷胶卷,最后却是百里挑一,只能从众多素材中挑选一张刊登。

那天从现场返回羊城的路上,跟宋记者同去的两个学生,就为这篇报道的主题讨论了很久。

宋记者是老前辈,以他的风评和资历,熬个几年说不定也能升副主编了,因此像他这样的地位,很少需要亲自撰稿了。不过体制内都讲究“尊老爱幼”,晚报这种省级报社也不例外,老前辈不亲自动笔,是因为要好好“指导”后辈,培养优秀的青年骨干。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前辈都会用心“指导”后辈,宋记者算是他们当中比较爱提携年轻人的前辈了,每次跟欣荣打交道他都带上了自己的学生,像年会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去拿好处的活动都没落下学生。每次报道也让真正撰稿的学生在背后署了名,拿到的润笔费也有分给徒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本分,毕竟真正干活的是他学生。

可是在社会上,并不是你付出了就有收获,宋记者资历深人脉广,他就算昧下了学生的好处,学生又能拿他如何?说不定最后还要感谢他,至少他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

不过许昕华愿意跟宋记者保持来往,就是因为发现他有所坚持的原则,否则公司第一次年会,晚报的林副主编向他们递了橄榄枝的那次,她完全可以抛下宋记者,直接跟林主编来往,人家是副主编,肯定比宋记者的权限大。

这几年里,欣荣和晚报的关系日渐亲密,宋记者带的这两名学生跟欣荣自然也相当熟悉,欣荣财大气粗,每次请他们出席活动,都少不了各种辛苦费润笔费,拿人钱财当然要好好做事,针对欣荣希望小学报道的主题,两个年轻记者也是认真思考过,各抒己见。

女学生觉得省电视台先采访现场村民的这个角度就很不错,见微知著,从小人物入手,反而更能体现欣荣希望小学这个工程的伟大性;男学生则从政治角度入手,认为欣荣希望小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欣荣集团紧跟dang和政府的号召,支持教育事业,努力回馈社会,国家需要更多像欣荣一样负责任的企业,这也符合领导人对于“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

宋记者最后选择了男学生提议的主题,一个原因是省电视台已经从群众入手了,晚报就该有自己的特色;其次,则是因为他们是欣荣邀请的几家报社中,最有份量的一家,欣荣应该会保留他们的报道作为成绩和履历的证明,那他们就需要为欣荣歌功颂德。

确定了主题,配图也就很好选了,宋记者选定了剪彩的合影。当时主席台上四个人共同剪彩,许昕华和郁白文,剩下两位是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小学校长。

不管在哪个年代,能往乡村跑的年轻教师大都是靠情怀,但是能坚持留守在乡村的,一定是那群上了年纪的教师,他们或许学历不算很好,教学能力也不是最强,却能够矜矜业业、踏踏实实的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初挑选教职人员的时候,欣荣也在他们能力和责任中间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了更稳定的教师,因为小学的升学压力还不算很大,加上农村小学当前要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就学环境,不要再出现无学可上的状况,所以教师团队的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欣荣希望小学的校长,就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乡村教师,教育局来的人也跟他年纪差不多,虽然他们也很郑重的打扮过,可分别往许昕华和郁白文身边一站,立刻把两个年轻老总衬托得超凡脱俗了,像素模糊的黑白照片都无损他们的丝毫气质,尤其是唯一一个女性的许昕华——这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