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搜书 - 言情小说 - 麻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8

分卷阅读278

    袁长卿得了个第三,探花!

这一回,又叫珊娘意外了……

后来她才知道,袁长卿的这个探花得来极是不易。

按照惯例,读卷官呈上今科贡士的前十名以供御览,再由老皇帝定夺前三名。

历来所谓点状元,其实不过是从皇帝手里过一过程序而已,偏老皇帝展开奏折,头一眼就看到了排在前面的袁长卿的名字。老皇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想都没想,便将奏折往地上一扔,只说袁长卿这等不孝不悌之人竟也在榜,竟果然如袁长卿所料的那样,预备将他一撸到底,甚至革去功名——却原来,袁家老太太在袁长卿夫妇那里吃了那么多的闷亏后,便进宫去找宫里的贵妃娘娘哭诉了一番。贵妃娘娘正好也才刚刚知道,她在江阴的人马几乎全是折在这不声不响的袁大手里的。于是两恨并一恨,贵妃娘娘便在老皇帝耳旁狠吹了一阵枕边软风。

若是换作别的主考官,不定袁长卿的功名真就不保了,偏这一任主考官是个有名的“强项令”,直着脖子和老皇帝一阵争辩,从袁长卿的“不孝不悌之罪”扯到最近坊间的传闻,又从坊间传闻扯到袁家孟氏的不慈,再从孟氏的不慈扯到孟家的教女无方,就差直指后宫的贵妃娘娘也一样品性不良了……若是别人,不定老皇帝就要下令砍人了,偏洪大人除了是两朝元老外,还曾做过老皇帝的帝师。老皇帝打小就怕这老师,且他原就不是个有魄力的,于是词穷之下,竟拂袖而去。

皇帝这一任性,顿时惊动了宫里的老太后。太后沉着脸把任性的皇帝押回殿上重新理事后,顺势就在一旁坐了下来。

皇帝没办法了,只说要将袁长卿的名字从前十里抹去,倒没再提除去功名的话了。

洪大人听了,顿时又跟皇帝理论起来——怎么说袁长卿都是今科的会元,堂堂一个会元竟没能被点进前十,且不说他的殿试文章还写得一片花团锦簇,说出去,只怕要被人说他们这些考官眼神儿不济了!

两边正吵着,太后发了话。

一般来说,太后都很顾着自己这个没出息儿子的脸面的,可如今见他越来越不像话,太后怕他把大周的江山给折腾没了,便笑眯眯地道:“你们说的是袁老令公家的那个孩子吗?那孩子倒生得实是俊俏,看着就是个探花郎的胚子。”

正因着太后的这句话,袁长卿的排名才得以叫珊娘意外了一下。

只是,明明可以靠才学的,偏因颜值才得了个探花郎,珊娘想想都替袁长卿委屈得慌。

第146章琼林宴

皇帝之所以要打压袁长卿,不仅仅是因为听了后宫里吹来的耳边风,也因为皇帝知道,袁长卿如今正为太子所用。昌元帝自己无能,却很是忌惮着他那个受先帝看重的能干儿子,因此,便是没有后宫,他也不会去扶植袁长卿的。

只是,皇帝没想到的是,那洪大人竟梗着脖子跟他倔了起来。他一时气极任性退朝,不想又把太后给引了来……虽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昌元帝不待见太子,但他却不敢当着他亲娘的面表露出自己的半点心思,只好就着太后的坡下了驴,违心地点了袁长卿做探花。

至于状元,因为被袁长卿的事闹得头痛,皇帝就有点破罐子破摔地随手点了那个名字排在袁长卿后面的人。

皇帝的想法有点小幼稚,觉得点了排在袁长卿之后的人做状元,对于袁长卿来说也是一种羞辱。他却是不知道,他这无心一点,竟点了个比袁长卿这多少带着点自我功利的“太子党”,更加纯粹、更加铁杆的“太子党”——林如亭。

林如亭是林二先生的长子,幼年时一直随父亲在京城读书。袁长卿拜在林二先生门下后,他因着袁长卿的关系而认识了太子。比起袁长卿和周崇,林如亭和太子的年纪更为接近,因此二人相交也更为契合。便是后来家里安排林如亭回梅山书院读书,他和太子之间的书信往来也从不曾断过。而也正是因为他常年不在京城,京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少有人知道他和太子之间的交情。

虽然珊娘觉得他只得个探花有点委屈,袁长卿自个儿倒是挺满意这个名次的。之前他就算计着,皇帝把他一撸到底的可能性不大,最坏的结果便是被刷到三甲去,如今能得个探花,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个意外之喜了。

而且,比起万众瞩目的状元郎,袁长卿倒觉得这第三名的探花正正好,不高不低,可以给他带来他想要的仕途名声,却也不至于叫他在人前太过于显眼——袁长卿对自己一向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精于谋算,擅长背后策划,却并不擅长面对人群,而林如亭则正好跟他相反,温文儒雅的他八面玲珑,几乎没有他搞不定的人。甚至是昌元帝。

金殿传胪的第二天,便是万众瞩目的琼林宴了,所有的新科进士们都去了宫里领宴——当然,这“琼林宴”只是民间俗称,于官府的说法,则叫“恩荣宴”。

那袁长卿是探花,第三名,按规矩自然是要坐在上首第三席的,离昌元帝和陪宴的太子、四皇子五皇子都很近。

昌元帝在袁长卿的身上吃了个闷亏,对他自是没个好脸色,可今儿这是“恩荣宴”,体现着皇家的恩宠,他再怎么是个糊涂皇帝,这点分寸还是有的,倒不好当众给袁长卿难看,便扭过头去,一味只和他钦点的状元郎林如亭说着话。说话间,问及到状元郎林如亭的身世来历时,皇帝忽地不吱声儿了。

却原来,在皇帝心里,林如亭的父亲林二先生可一点儿都不比袁长卿更讨人欢喜。林二先生虽然从未入过仕,却因他才学出众而被世人公认为是大儒。这位大儒和大周其他的大儒一样,都有个爱“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毛病。偏当今这位又不是个贤明的君主,可以让人置喙之处简直不胜枚举。皇帝那里每做一件错事,林二先生就和其他大儒们一唱一和地撰写文章抨击时政,屡屡叫皇帝失了颜面,偏又拿他无可奈何——那杏林书院虽是皇家书院,当年世祖皇帝却有遗命,禁止皇家插手书院事务,且还特特在书院门前勒石为记。叫他想找着借口把林二先生踢出京城都不成。

所以说,这位昌元帝真是个无能之人,他恼林二先生多年都一直无计可施,谁知那才刚刚成年的四皇子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替他办到了几十年没能办到的事。四皇子用渗透的方式,渐渐掌控了近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独立姿态的杏林书院后,便揣摩着圣意,将林二先生排挤出了杏林书院。只是,杏林书院能以独立姿态在京城屹立百年,却也不是谁说拿下就能